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就业、创业、传承家业这三者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12月8日下午,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黄建南教授第四次做讲座,这次的主题是“就业、创业或传承家业”。
黄建南以企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构造作为切入点,并依据近代中国到当代中国,国情的变化历程阐述了“现在中国年青一辈与老一辈思维上存在隔阂的原因”,他说道,“老一辈的企业家大多都是没有极高学历的,他们可以在自己现有的行业中做的很好,但他们往往缺少独特的对未来时代需求变化的认知、了解,这导致他们与年青一代在认知上会产生分歧。”
代际之间存在隔阂,为此,年轻人更需要积极地与上一辈人沟通,并在思维的交流中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在谈及家族企业时,黄建南这样说道:“我知道你们在场的很多人家里都有工厂企业,所以你们要学会为你们的家族企业注入全新的理念,让企业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黄建南表示,当今大学生存在的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产业一定会衰落。“这是绝对片面的观点,难道未来的人们都不需要穿鞋子,住房子吗?只有不求上进的公司,没有一定会被淘汰的产业!”同时他还告诫家里有家族企业的同学,希望他们可以积极承担起后辈该承担的责任,将大学期间掌握的知识,投入到未来对企业的管理当中去,将企业做大做强。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提问“如何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创业”。针对此问题,黄建南回答:“所有想抓住这次变革机会的企业家都必须认识到要想成功一定要紧紧的围绕我们中国的文化因素去发展。因为一带一路途径的已包括就有65个国家,要想在65个文化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创业也是如此。”
当天的讲座,很多同学慕名而来,站着听完了全场。“黄部长的课太受欢迎了,我来晚了,都没抢到座位,不过黄教授讲得真的精彩,感觉站着听这么久也值了!”来自外语外贸学院16国贸本一的丁洋说道。
“就业、创业、传承家业的主题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近,加之黄建南教授特别富有亲和力的演说,让这场原定原定下午16时左右结束的讲座持续进行到17时。现场还是有很多同学表示,不够听。” 管理学院17人力资源班的俞明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