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心得】实习让我开始思考人生——张聚杰

作者: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来源: 时间:2022-03-08 浏览:

虽然本次实习并非是第一次接触到政务类的工作,且在一年前的专业实习中也是来到这个办公地点,但我依然觉得收获颇多。对于这个已经算是老朋友了的浙江法制报的温州办事处,既熟悉又有几分新鲜,记得上次的实习属于专业实习,为期相对较短,仅有一个月的时间,那时的我对于一切的环境也都很陌生,刚刚接手的任务也比较生疏,操作起来也比较畏手畏脚,对待一些事情上的决定也会显得犹犹豫豫。如今,进入这个与之前相差不大的实习岗位,面对周遭的环境和事务显得更加熟悉,一些流程上面的操作便显得相对得心应手一些。

不论是在做看似机械的表格统计和稿件的发布,亦或是较有创作性的视频剪辑、公众号排版、海报制作或稿件撰写等,我都将其视为一种勇敢的尝试和经验的累积过程。实习的这些时间里,我的双手在工作,我的思想也在“奔跑”,像是一场旅程一样去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将这些画面或写或拍将其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独特的记忆。

记得在实习中有过一段比较新奇的工作任务,就是变成HR的角色,筛选简历,组织面试。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又发掘了一些宝贵经验。

从年前到年后,翻看并整理了许多的求职简历,进行一步步的筛选和电话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不少的提醒和自我鼓励。比如在电话沟通的技巧上,这使我减缓了不少的“接打电话恐惧症”,使得我能够更加从容地去选择接打电话。在面试的时间观念以及在待人接物的细节上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和把握,特别是在时间上需要考虑各种突发因素,诸如堵车或疫情防控之类因素。我发现与人交流时的姿态和语气也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当一个人姿态端庄,举止大气就能够带给对方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和气质,言语沟通时不抢话,也不“自闭”式或“挤牙膏”式的回应也是需要也别留意的,察言观色这些细节也许在事后会能够有总结的建议,但若要在现场能够从容不迫确实是需要锻炼的。

工作与学习如果一定要有一定区别,那我想更加直观的便是身份的转换,在许多的身份中都有不尽相同的特点,在每一个身份的背后都是各种不得不选择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一些不得不选择的路。有时候人总是会有些许的恋旧情怀,对于见过的人,或是做过的事,或是走过的路。当用一种新的身份走在新的路上时,便会不自觉地同曾经的自己和曾经的旧路对比,或是多了一份怀念,亦或是多了一份坚定。倘若是新的身份走在旧的路上,我想,那更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怀念了吧。就像是在工作中“打工人”的身份就会想起作为学生时的心情,以及面对事务的态度,怀念那种观察者的视角,怀念那种看似漫不经心的张望,但这些仅仅是怀念,却不是停留,如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这样的人是不会进步的,就像一张老照片一样,或是一副老油画,除了记录和留下的记录就没有什么,只是一种欣赏价值罢了。或许这种欣赏还是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推动力或牵引力。

我发现者这次的毕业实习并不像是之前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相较而言工作内容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这也许是我早已经把自己当做在职的工作者来进行的原因吧。说起来这其中的缘由也比较心怀感恩,虽是实习生能够有被当做入职者的身份去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经验。当然会有另一种声音说,实习生被当做入职者来使用是有一种“被压榨感”,甚至会接手一些入职者也不乐意去完成的事情。但是面对同样的事实,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好吗?用更加主动的方式去应对所接收到的工作内容,用发现惊喜的心情和心态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一天,用孩子般的单纯去融汇到这个人们都视之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内,这岂不是更为有意义的一种选择吗?

当然在这渐入尾声的毕业实习里面的确会有一些反思,以及对实际艰难处境的一些梳理,比如说我为了实习工作不冲乱我自己的各种计划,我不得不与冷空气挣扎,每天在6点半甚至更早起床,由于路程较远我不得不转换多次交通工具,比如电动车换公交车,再换共享单车和步行。每晚下班有时候也出于帮助不得不选择加班,而后又是步行换共享单车,公交车和电动车。

在成人的社会工作中我却又思想其儿时的记忆和教导,想起虔诚的奶奶和虔诚的母亲她们的谆谆教诲,这让我在面对各种处境中虽能深切感知其中的艰难,但是能够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去面对。

有时候自己觉得挣扎的处境却磨练了自己的忍耐和耐心,在安逸与艰难中像是能够影射出一面镜子,好叫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却是是懒惰了,什么时候自己在逃避殷勤。相信这么多的思考和经历都是在为我以后的人生旅程铺设道路,更加珍惜光阴,让自己的存在愈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