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风采

当前位置: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 党建之窗 > 支部风采

【传艺·党建】摆渡者(XXXVII)|郑可欣:勇赴未知且广袤的春天

作者: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来源: 时间:2025-06-12 浏览:


微信图片_20250521202226.jpg


郑可欣,中共党员,现任21环境设计本1班班长,曾任星灯团成员、设计学学生党支部第五小组组长、21设计学类本3班学习委员、寝室长。

 微信图片_20250521091926.jpg


荣获2023FA国际前沿创新艺术设计大赛(中国赛区)铜奖

荣获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浙江赛区三等奖

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二等奖

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省级综合荣誉)

荣获温州商学院2022-2023年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荣获温州商学院2022-2023学年“三好学生”

荣获2022-2023学年温州商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荣获2021-2022学年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荣获温州商学院第三届“金秋杯”女子组排球比赛第三名

 


 IMG_3431.PNG

 

“同学们的步履铿锵,让我看见了信仰的力量。”谈及入党动机,郑可欣的眼中闪烁着温润的光。彼时刚踏入校园的她,在党员学长学姐分享会上,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员”四字背后沉甸甸的职责与担当——那些美化校园环境的躬身实践、深夜解答课业问题的默默付出,让她意识到信仰不仅闪耀在历史长河,更生长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5210919021.jpg


从追随优秀党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追光者”,到主动扛起党小组档案工作的“燃灯者”,郑可欣用三年时光完成了蜕变。在担任设计学学生党支部第五小组组长期间,她带领小组成员们核对数百份入党材料至深夜。尽管工作量巨大,但是她时常自省是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正如她所言:“那些看似繁琐的细节里,藏着对他人政治生命的敬畏。”

  

微信图片_20250521091901.jpg


身为班长的她,在空余的时间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身为党小组组长的她,发挥带头作用,为新组员无微不至地答疑解惑。当被问及何为优秀党员真谛时,她看向党徽轻语:“不过是以平凡心做非凡事,在别人需要时,永远做最先点燃的那束光。”

 IMG_3432.PNG


微信图片_20250521091916.jpg. 

一本本荣誉证书,承载着郑可欣日夜奋斗的热血与汗水。作为队长,她是团队中的主心骨。“团队中出现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沟通就成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重要方式。”每当组内发生激烈的思维碰撞时,她总是以总结者的角色,汇总大家的智慧,并与组员们创新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成果。

 

“团队就像一面棱镜,要让每道光都折射出独特的光谱。”她明白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于是她鼓励成员们之间相互沟通和学习,取长补短,吸取过往的教训,劲往一处使,让大家共同努力的付出结出丰硕果实。

 

在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中,她带领团队深耕往届优秀作品,从中汲取启迪和智慧,快速推进团队任务。她把导师的指导化作战术沙盘,不断调整探索的方向。“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重新返工的情况,但正是那一张张废稿成就了最后的作品。”

 

从最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如今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比赛,郑可欣和她的组员们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成长,从青涩走向成熟,从迷茫变得坚定。面对困难和压力,她从不轻言放弃,而是选择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乘风破浪”的真谛。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一起走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共同见证了从创意萌芽到荣誉加冕的全过程。

 

IMG_3433.PNG

  

  “台球碰撞的脆响,是压力的休止符。”郑可欣喜欢在学习工作之余,通过打台球来缓解压力和焦虑。“击球过程中的成就感可以给我带来愉悦。”她轻轻地笑了笑。她认为打台球还可以培养耐心和冷静,有利于提升专注力和判断力,为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增强应对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5212131311.jpg

        

         不同于工作中认真严谨的模样,生活中的郑可欣有着“树懒式”的悠然哲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她常漫步江南园林,在留园太湖石畔捕捉光影,寻找设计灵感。“这些驻足并非停滞,而是让灵感在寂静中破土而出。”

 微信图片_20250521213131.jpg 

         这位自诩为“树懒”的女孩喜欢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推进事情,在她的人生理念里“慢,就是快”。尤其是在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中,这种“慢”反而能减少错误,成为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基石。

 IMG_3434.PNG

    

        站在人生新程的渡口,郑可欣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山海。实习期间参与政府文化礼堂设计的经历,让她触摸到红色基因与艺术脉搏的深层共振。“当看到设计方案从一张薄薄的图纸变为现实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突然懂得了设计的温度。”


         郑可欣也从多次实习中感悟到,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很难直接运用到职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拓宽自己的认知。未来,她期待以“边牧”般的敏锐洞察,用设计语言讲述党的故事,让红色文化在人间烟火中生生不息。

同时,郑可欣为学弟学妹们寄语:“只要有了前进的目标,就要不遗余力地为之努力。只要有心,没有什么是困难的事。”

 

         最后,祝郑可欣学姐,晴春葳蕤,生命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