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党课第二十二期|美术先行教育者:徐悲鸿画作中的爱国情怀
作者: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来源: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党员之家 时间:2020-10-26 浏览:
徐悲鸿大师作品欣赏
10月25日下午15:00,周日党课第二十二期“美术教育先行者:徐悲鸿画作中的爱国情怀”在F区报告厅展开。本期特邀温州商学院副教授、环境设计系系主任遆素丽老师主讲,带领着同学们领略徐悲鸿先生的一生,及其画作中的教育理念和爱国情怀。
遆素丽老师从“自幼习画,艰难求索”、“访欧深造 技融中西”、“美术教育 人才辈出“、“大作频出 一代宗师”这四个部分娓娓道来徐悲鸿先生从乡村之子进阶到一代宗师的成长历程。遆老师首先通过一段奔马的视频引出了本次党课的主人公——徐悲鸿。遆老师告诉同学们:“徐悲鸿先生最喜爱的就是马,在1932年上海沦陷时,他创作的作品《独立》,就以马昂首站立的形象来表达国家独立的重要性。1935年创作《嘶马图》,用奔腾嘶吼中的马的形象呼吁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因在国家的沉浮中成长,悲鸿先生的许多作品都饱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 在提到徐悲鸿先生幼年时期的刻苦学画,青年时期的诸多挫折,遆老师倡导大家向徐悲鸿先生看齐,在学习上能够同样潜心学习,刻苦努力,提升自己。
不仅如此,遆老师告诉同学们,徐悲鸿先生不仅在自身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还一心心系着国家。抗战时期,徐悲鸿先生节俭藏画,办展筹资,用于抗战救灾,留下遗嘱将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数万件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为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我们不仅要成就‘小我’,更要用‘小我’成就‘大我’。”
讲座接近尾声,党员陈逸凡同学发表感想:“整场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徐悲鸿先生坚强的毅力和浓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并用同龄时期的徐悲鸿先生来类比处在当下的大学生们,更应该对“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能做成什么样?”这三个问题有所思考和自省,并为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